成语意思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成语意思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等。
成语出处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成语意思浪荡:放浪。形容散漫放浪
成语出处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成语意思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成语意思贪婪注视,急于攫取的样子
成语出处《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成语意思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成语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
成语意思偏护奸恶。
成语出处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成语意思见“斗而铸锥”。
成语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一本作“斗而铸兵”。
成语意思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
成语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
成语意思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成语出处《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成语意思忌妒别人富裕,羞愧自己贫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有家内没有人,又有疾病淹留,要来竟不能来,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
成语意思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成语意思凫:野鸭;续:接续;鹤:仙鹤。截断野鸭的短腿接到仙鹤的长腿。比喻做事违反自然规律
成语出处梁启超《政闻时言·外债平议》:“今我国于此种机关,百不一具,而惟断凫续鹤,欲袭取其企业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国,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成语意思用大锅烧的供很多人吃的饭菜。比喻分配上的极端平均主义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像黄原这样的贫困山区,如果不砸烂大锅饭,实行生产责任制,就不可能寻找另外的出路。”
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成语意思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陈仓路》第三折:“都待要分疆土,霸山川,寻战讨,相攻拒,出来的道寡称孤。”
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
成语意思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成语意思比喻漂泊不定。
成语出处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