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犯错误的;有罪过的得到应该得到的责备或惩处。
成语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成语意思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成语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成语意思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成语意思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
成语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成语意思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成语意思指言谈有亲身实践作为根据;能使人信服、感动。
成语出处巴金《寒夜》:“‘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小潘大声笑着说。”
成语意思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成语出处《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 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成语意思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成语意思迷信指降伏妖精,捉住鬼怪。比喻制服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闻说叶天师惯会降妖捉怪,明日便张天师吃鬼迷也。”
成语意思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
成语意思使差距接近,势均力敌
成语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紧追不舍。”
成语意思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成语出处《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成语意思用全部忠诚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北史 文苑传 颜之仪》:“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成语意思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成语意思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成语意思比喻饮食得到满足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我着他酒醉饭饱,走不动。”
成语意思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成语意思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成语意思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