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成语意思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成语意思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下 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 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成语意思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成语意思论:根据;资:资历;资格;辈:大小或前后顺序。根据资历深浅;辈分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成语出处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考组织路线来保证》:“现在有些地方对选进领导班子的年轻人,还是论资排辈,发挥不了他们的作用。”
成语意思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成语意思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成语意思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成语意思临:到;快要;阵:军队作战时布置的阵势;这里指上阵打仗。枪:梭镖一类的兵器。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成语意思指历代祖先
成语出处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九》:“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理合不分首从,全踏在朝靴底下,以列祖列宗的成规。”
成语意思绿珠:古代人名,歌女。歌女绿珠跳楼自杀保节
成语出处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成语意思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成语意思立足:站住脚。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比喻存身的处所。
成语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成语意思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成语出处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成语意思指稍微知道一些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5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成语意思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成语意思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成语出处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成语意思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成语意思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成语出处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成语意思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成语出处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