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成语意思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成语意思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
成语出处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成语意思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成语意思同“扫地俱尽”。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笨秀才文》:“百王之敝,齐李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成语意思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成语出处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
成语意思见“说东道西”。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成语意思见“硕大无朋”。
成语出处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
成语意思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顾全局利益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会议上的讲话》:“不论工人也好,农民也好,知识分子也好,爱国民主人士也好,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都是相信跟着党走是对的。”
成语意思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成语意思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成语意思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成语意思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成语出处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成语意思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成语出处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成语意思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二上 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成语意思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书呆子’。”
成语意思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成语出处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张安道论科第》:“谚云:水到鱼行。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成语意思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成语意思夺:强取。形容强行抢夺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还亏褚一官力大,把个公子生夺硬抢的救护下来,出了房门,一溜烟跑了。”
成语意思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