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成语意思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成语意思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成语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成语意思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成语意思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成语意思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成语出处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他要与小娘子订百岁之盟,不知可肯相许。”
成语意思班:还、回;师:军队;振:整理;旅:军队。撤回军队,进行整顿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成语意思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成语意思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现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扬,诚恐别生枝节,当遵谕格外秘密。”
成语意思犹言杯水之谢。
成语出处《歧路灯》第三八回:“孔耘轩道:‘小婿业师惠人老,原是弟说成的,今上学已经两月,弟尚无杯水之敬,所以(备筵)并请三位陪光。’”
成语意思死的讳称。
成语出处《诗 唐风 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 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成语意思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
成语出处明 屠隆《昙花记 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成语意思投:投合。比喻彼此合不来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
成语意思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成语意思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成语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成语意思吐:倾诉;快:痛快。不说出来就不痛快
成语出处叶圣陶《在民间》:“庞怀着一腔的意思,又丰富,又热烈,不吐不快,故而高兴地这样问。”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成语意思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成语意思不世:非常、非凡。稀世罕有的功业。
成语出处明 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宗兄威行海外,文武忠良成救驾之功,建不世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