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成语出处《魏书 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成语意思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奴才一心为他的主了效劳。
成语出处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跖之客可使刺由。”
成语意思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成语意思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
成语意思见“惊师动众”。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成语意思盗窃箱笼等财物。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成语意思以勤奋弥补笨拙。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成语意思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成语出处《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成语意思洁清:纯洁清白;洿:同“污”,污浊。保持清纯的品质,不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
成语意思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9回:“凡冲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
成语意思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成语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御教》:“戈甲耀日,旌旗蔽天,连亘二十余里,粲如锦绣。”
成语意思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成语意思绝:越过,越出;类:同类。形容超群出众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畸亭记》:“杜子美、李太白,诗人之绝群拔类者也。”
成语意思《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成语意思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
成语出处语出晋 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成语意思抉:排出,挖出。指搜求奇异的文句
成语出处唐·皮日休《郢卅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抅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千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成语意思指搜求奇异的文句
成语出处唐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
成语意思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成语意思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成语意思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书 傅嘏传》:“扫除凶逆,芟荑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