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言浪蝶狂蜂。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姑阻》:“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
成语意思立:站;盹:瞌睡。站着要打盹,行走要睡觉。形容非常疲倦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
成语意思谓醉心于圣道。
成语出处《晋书·乐志》:“与君周旋,乐道忘饥。我心虚静,我志沾濡。”
成语意思流宕:流浪,飘泊;反:同“返”,回家。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成语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成语意思流荡:流浪;反:同“返”,回家。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答张知白书》:“后人流荡忘反,盖其得也,荐宗庙,插管弦。”
成语意思敌:对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成语出处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扶毂。”
成语意思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
成语意思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成语意思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成语意思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成语意思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成语意思同“力均势敌”。
成语出处《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成语意思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成语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成语意思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成语意思辽东:地名,今辽宁省辽河以东;豕:猪。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成语意思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李纲《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于烂额焦头。”
成语意思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
成语意思快乐而不放荡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语意思喜爱而不厌倦。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
成语意思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