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精神不集中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5卷:“方才喝礼时节,看他没心没想,两眼只看着新人。”
成语意思目:眼睛;秀:秀丽;眉:眉毛;清:清新。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
成语意思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
成语意思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成语意思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镂骨,无报上天。”
成语意思铭、刻:在器物上刻出字迹。刻写在心上骨上。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林冲宝剑记》:“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
成语意思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成语意思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酒肆》:“坝头西市坊双凤楼施厨开沽,下瓦子前新楼郑厨开沽,俱有妓女,以待风流才子买笑追欢耳。”
成语意思指娼妓取媚于人的营生
成语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
成语意思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成语意思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意思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
成语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成语意思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成语意思见“买笑追欢”。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八一回:“俺哥哥要见尊颜,非图买笑迎欢,只是久闻娘子遭际今上,以此亲自特来告诉衷曲。”
成语意思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成语意思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成语出处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俨如江西景德镇所烧窑器,瑰玮可观,可谓名下无虚矣。”
成语意思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成语出处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
成语意思扪:摸;愧:惭愧。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不忍曲作钩,乍能折为玉。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成语意思形容名声极大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成语意思在眉毛下面再画一道眉。比喻多余重复
成语出处明·李贽《四书评·大学》:“则第一章释‘明明德’,第二章释‘新民’,是本来已释过了,何必又释‘本末’?无乃眉下添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