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成语意思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成语意思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成语意思茹:吃;茹泣:饮泣。形容十分悲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画汉武北伐图上疏》:“北地残氓,东部遗老,莫不茹泣吞悲,倾耳戴目,翘心仁政,延首王风。”
成语意思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成语出处明·陈所闻《新水令·填归去来词》套曲:“俺与那人情世态既相违,披襟散发最相宜。”明·洪应明《菜根谭·闲适》:“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成语意思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成语出处《亢仓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强胜天。”
成语意思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成语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成语意思软的吃下去,硬的吐出来。比喻欺软怕硬。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惟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成语意思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成语意思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方:刚刚。像太阳刚刚升起一样。比喻正处于兴盛阶段;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坚强的生命力。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成语意思荏苒:时光渐渐过去;代谢:交替。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成语出处西晋·张华《励志》:“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成语意思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
成语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成语意思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成语意思人像潮水般涌来。形容人很多而且拥挤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说言未了,只见人如潮涌,却早十数对哨棒过来,前面列着四把绣旗。”
成语意思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成语意思宝山:聚藏宝物的山。比喻本来会有很大的收获,结果一无所获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
成语意思任:听凭;不管。指对人、对事听凭他(它)自由发展;不加约束或引导。
成语出处宋 周密《齐东野语 小儿疮痘》:“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耳。”
成语意思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成语意思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