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修:长。指夏至前后的几个月昼长夜短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日修而夜短,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
成语意思见“软玉温香”。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夜宿又嫌寒道热,央公子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岂无动情之处?”
成语意思惟:是;危:险恶。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成语意思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成语出处汉 刘珍《东观汉记 黄香传》:“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王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
成语意思指人们议论纷纷。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
成语意思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成语意思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成语出处宋 耐得翁《都城纪胜 市井》:“官巷口、棚心、众安桥,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成语意思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成语出处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成语意思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成语出处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成语意思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
成语意思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成语出处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诛利口》:“岂谓蜀国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
成语意思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成语意思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
成语意思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成语意思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
成语出处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成语意思人烟:指人家、住户;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指居民密集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人烟辐辏,车马骈阆。”
成语意思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成语意思妖:妖魔鬼怪。人与鬼颠倒。比喻是非颠倒,好坏不分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鬼便遂归,作其父形,且语其家:‘二儿已杀妖矣。’儿暮归,共相庆贺,积年不觉。”
成语意思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成语出处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成语意思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成语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