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爹爹,我在这里哩。’”
成语意思亦作“噬脐莫及”。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成语出处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成语意思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成语意思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成语意思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指杀伐之气很盛;凶神恶煞的样子。
成语出处《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
成语意思身:躯体;健:健壮。身体健壮,行动灵活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沿路上身轻体健,这搭儿筋乏力软。”
成语意思首:头向着;丘:土丘;夙愿:向怀有的愿望。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心愿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成语意思说了许许多多的话。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今人解《易》……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
成语意思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成语出处宋 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成语意思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成语出处元·丘处机《雪山》诗:“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成语意思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成语出处《旧唐书 魏征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成语意思自若:如常。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成语意思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成语意思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
成语出处《金史·时青传》:“仆虽偷生寄食他国,首丘之念未尝一日忘之。”
成语意思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成语出处《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成语意思深刻而显明。
成语出处《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成语意思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成语意思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西清诗话》云:‘《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成语意思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成语出处《淮南子 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成语意思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