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成语意思淮王: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家的鸡和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伟业《过淮阴有感》:“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成语意思指遥远的外国
成语出处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成语意思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成语意思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成语意思见“灰心丧气”。
成语出处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成语意思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3回:“原来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成语意思好:喜爱;厌: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画中人》:“李荣号散木,钱塘人。少未读书,好学不厌,能诗工书,尤爱六法,俱臻妙境。”
成语意思指不守法纪,放肆妄为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成语意思指没有东西吃。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成语意思横行:不循正道而行;奡:夏代寒浞之子,相传是个大力士;桀:夏桀,暴君。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侦报》:“一任他横行奡桀。”
成语意思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公得此深明大义之贞姬,复有此为国捐躯之肖子,洵可含笑九幽。”
成语意思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故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
成语意思鸿鹄高飞,凤凰远逝。比喻毅然远行。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年三十,让产伯兄,鸿鶱凤逝,去之无迹。”
成语意思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成语意思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出了好心没有好报,看来为人也很有限。”
成语意思慧:聪明;灵:灵巧。形容人聪明灵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虽是乡间女儿,露着慧心灵性,温柔不俗。”
成语意思犹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警世钟》:“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
成语意思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4回:“多九公听了,晓得道姑语带讥讽,只气的火星乱冒。”
成语意思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成语出处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