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断绝子孙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等他绝子绝孙之后,他祖宗的香烟都要断了,还充那一门孝子?”
成语意思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成语出处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编审 编审余论》:“丁与粮,无畸重畸轻之弊。”
成语意思泛指祖宗。
成语出处《冷眼观》第23回:“杀头固然是没有命吃饭,打屁股也是九宗七祖都不得超生的事。”
成语意思竭尽才智和思虑。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圣人所极智穷思而以为无奇者,乃就十数肉食之人而询焉,采焉……则亦徒见其劳民伤财而已矣。”
成语意思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
成语出处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0卷:“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
成语意思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成语出处清魏源《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成语意思犹言群集纷至。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自登甲科、入仕版,蛇神牛鬼麇至沓来。”
成语意思谓提高民族素质。
成语出处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成语意思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一时忽然静中思动,因命牡丹、兰花众仙子看守洞府,去访百草仙子,不意适值外出。”
成语意思纡:弯曲、屈抑。降抑尊贵的地位;谦以自处。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乃实由纡尊降贵,自放弃其贵族之特权,以结欢于处士。”
成语意思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成语意思节:竹节。枝节中又长出枝杈。比喻在已有的情节中又生出新的情节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十出以后,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成语意思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成语出处清·仇兆鳌《序》:“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
成语意思嚼:将食物咬烂。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成语意思谓时间紧迫。
成语出处《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
成语意思刻薄:冷酷无情。用残忍刻薄的手段发家致富
成语出处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成语意思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成语意思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一卷:“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成语意思聚集了一伙人到处惹事;制造纠纷。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班刁民!动不动聚众滋事,挟制官长!”
成语意思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