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最恶的是虫名,他偏要钻出来,真是‘怕鬼有鬼’。”
成语意思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四回:“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诸事并不留心,究竟见闻不广,被小山盘根问底,今日也谈,明日也谈,腹中所有若干典故,久已告竣。”
成语意思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成语出处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成语意思披:穿着。穿着鲜艳的服装或带有喜庆气氛的装饰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4回:“你这臭淫妇,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红挂绿是为什么?”
成语意思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成语出处清 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袍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成语意思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破镜重归,盟心不改,义实可嘉。”
成语意思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成语出处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成语意思同“骈肩累迹”。
成语出处清·王韬《瀛需杂志》:“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城中热闹,无异于城外,几于倾邑若狂,士女往观者,骈肩累踵。”
成语意思臆:主观。毫无根据地编造、虚构
成语出处清·江藩《经解入门》:“凭空臆造,蔑古又熟甚哉!”
成语意思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四个喽啰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两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
成语意思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成语出处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成语意思破:冲开。指满口恶语骂人。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成语意思见“片鳞只甲”。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之旧史学》:“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窥其片鳞残甲。”
成语意思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成语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成语意思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成语意思膜:人或动物体内薄皮组织。比喻相交太浅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如今同了你,虽见了太尊一面,到底是个皮里膜外的账,有什么意思?”
成语意思犹片鳞半爪。
成语出处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昔惟闻海上诸君子传,传诵其诗,有‘入市无屠狗,骄人让沐猴’之句,深以片鳞只甲为憾。”
成语意思犹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成语出处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虽然,其前此各著述,片鳞碎甲,发明此主义者,固已不少。”
成语意思蓬闾: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歧路灯》第四回:“孝移道:‘多蒙两位先生台爱,蓬闾生辉。’”
成语意思见“旁门左道”。
成语出处《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