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成语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成语意思形容极度悲痛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成语意思把手洗干净休息了。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成语意思见“洗手奉职”。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成语意思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彼此相视而笑。”
成语意思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1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
成语意思指四种口味。比喻各种世态人情滋味
成语出处清·张岱《老饕隽序》:“盖咸酸苦辣,着口即知。”
成语意思迷惑人的视听。
成语出处章炳麟《*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樊(樊宗师)卢(卢仝)诸子,憙为险怪,以眩视惑听邪?”
成语意思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成语出处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成语意思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成语意思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成语意思邪:淫邪不正;僻:不正。淫邪不正的书籍和传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原来宝玉自幼生来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
成语意思见“销声避影”。
成语出处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南汇李高士》:“又不见遗民尚有叶与熊,弃家削发空王宫,销声匿影将毋同。”
成语意思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成语意思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成语意思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成语意思邪说:有害的学说;异端:不正统。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或指荒诞不经的道理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鹏儿开口,即为高蹈之路。孩儿正脑着他入于邪说异端,母亲怎反奖起他来。”
成语意思遐:远。作远处思念与爱慕。形容爱慕的深切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听人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成语意思极言得心应手。
成语出处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子瞻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成语意思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4回:“就听里面细声细气地说:‘闻贤弟,你焉能知道两个人的来意?这是为御猫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