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饾饤:供陈设的食品;堆砌:堆叠。比喻文辞典故罗列堆砌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凡例》:“词中所用典故,信手拈来,不露饾饤堆砌之痕。”
成语意思鼎鼎:名声盛大的样子。很大的名气。
成语出处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成语意思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成语出处清·赵翼《忧旱》:“今年天作奇文章,大开大合为弛张。”
成语意思躲:避开,隐藏。指遮遮掩掩,不敢正面面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那小芸二爷也有些鬼鬼头头的。什么时候又要看人,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可知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
成语意思大度:气量大;豁达:开朗。形容人宽宏开通,有度量,能容人
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成语意思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成语意思小声说,私下里说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7回:“他们两个水手在那里嘀嘀咕咕的,两个人交头接耳,不知议论什么事情。”
成语意思大怒。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毛虎听了,不觉大动肝火。”
成语意思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同“跌宕风流”。
成语出处清 余怀《板桥杂记 珠市名妓附见》:“白门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成语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成语意思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二》:“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
成语意思同“胆大包天”。
成语出处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成语意思连跌带爬
成语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1回:“蓦然抬头见了主人,猛吃大惊,跌跌爬爬,一哄四散。”
成语意思连续地小声地自言自语。有时也带有抱怨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
成语意思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一面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几画,口内嘟嘟囔囔的。”
成语意思担簦:背着伞;屩:草鞋。背着伞,穿着草鞋。形容艰苦地长途跋涉
成语出处清·汪琬《林立轩寿序》:“担簦蹑屩,言旋故里。”
成语意思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没有戴大帽子。”
成语意思犹言吊胆提心。
成语出处《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成语意思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你不愿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
成语意思泛指人因跌、打、磕、碰等原因而受的伤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9回:“老夫于歧黄虽不深知,向来祖上传有济世良方,凡跌打损伤,立时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