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成语意思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成语意思犹言漱石枕流。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成语意思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成语意思谓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
成语意思按主观愿望办事而不管别人的意愿或客观的条件是否允许,比喻牵强附会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杨百顺便指挥那两个伙计一齐动手,生拉硬拽地把她弄走了。”
成语意思虑:思考,考虑。深入细致的思考,从长远计议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成语意思时代已成过去;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形容境况变好了。
成语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哪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
成语意思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听他说话,像几个山林隐逸。”
成语意思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成语意思形容呆滞,表情冷漠。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成语意思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公众场合不能酸眉醋眼,张东望西。”
成语意思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成语出处唐·元稹《拓村镇州制》:“如王迁凑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成语意思情愿丢掉生命也要保住钱财。比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51回:“徐良就跳下房来,进了屋子,把十两银子收在兜囊之内,说:‘俺老西舍命不舍财。’”
成语意思闩:门上横木。犹言关门闭户。
成语出处清 李雨堂《五虎征西》第六十七回:“且待候至日落西山,吃过晚膳,不坐马匹,带了八个排军徒步悄悄同行,至半个时辰已到了天王庙。将已二更时候,左右人家多已闩门闭户,庭园寂静无声。”
成语意思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成语出处《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成语意思犹溯流穷源。
成语出处《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成语意思半死不活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宋臣大怒曰:‘口说尚可,乃画此死模活样乎?’”
成语意思形容盟誓像山、海一样永世不变。多表示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成语意思形容面部装出怪模样。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九:“不!我赶紧回学校去作成我的《观剧杂感》呢!再见,赤色的老赵!”周少濂把八卦赗戴上,神眉鬼眼的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