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四亭八当”。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须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
成语意思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成语出处宋 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
成语意思见“三头六臂”。
成语出处《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成语意思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40回:“八王就实实在在问话,孩儿也细细告诉了他,就求他请诏。”
成语意思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成语意思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成语出处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随声逐响之过也。”
成语意思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成语意思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成语出处《孝经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成语意思面:脸。比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成语意思见“顺天应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表状》:“及嗣守大位,行其所闻,顺天从人,传授圣嗣。”
成语意思《诗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成语出处《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
成语意思泛指高官重臣。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0回:“这叫做‘狮象捍门’,三台八座都是有分的。”
成语意思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成语意思见“四肢百骸”。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3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
成语意思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成语出处清·李渔《风筝误·释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这边三头六面,认将出来,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
成语意思羸:瘦弱。体弱的儿童,瘦弱的马匹。比喻力量单薄
成语出处《南齐书·伍乔传》:“诗词寒苦,每有瘦童羸马之叹。”
成语意思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成语意思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成语意思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成语出处明 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成语意思指各种滋味。比喻人生的幸福、欢乐、痛苦、磨难等各种境遇。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