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
成语出处唐·韩偓《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成语意思比喻光阴像电光迅速地消逝。
成语出处胡蕴《过临平》诗:“迅电流光三载间,再游胜地百忧删。”
成语意思亦作“校短推长”。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成语出处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成语意思估计事态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趋势不妙。凶:不吉利。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今日且把这慈悲心略收收,待过了此山再发慈悲吧。这去处凶多吉少。”
成语意思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成语意思谓先处理后奏闻。
成语出处《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成语意思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 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成语意思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76.1.17:“村剧团就要开始演出了,散戏时瞎灯黑火不好走,那路还得加宽!”
成语意思见“心荡神摇”。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忍不住立起身来,好像元宵走马灯,团团的在中间转。”
成语意思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猛然一见,不觉心荡神摇,精魄已失。”
成语意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成语出处元汤式《一枝花 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
成语意思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成语意思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但未识芳闺何处?'”
成语意思修:实行。实行德政,慎用刑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且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成语意思心神向往。形容思慕情深,难以自持
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自从窥见韩生之后,心动神驰,眠思梦想。”
成语意思心神飘荡,不能控制自己
成语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那是他精神生活所达到的一个高峰,至今回忆起来,还不禁心荡神驰。”
成语意思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成语意思情绪消极低沉。
成语出处汉·申屠蟠《为侯氏女玉奏记外黄令》:“今闻玉幽执牢槛,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怅恨长叹。”
成语意思飞舞游戏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荡子弟。
成语出处唐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人房。”
成语意思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