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成语出处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成语意思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成语意思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成语意思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成语出处《旧唐书 武帝纪》:“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新唐书 韦表微传》:“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成语意思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做事踏实。
成语出处老舍《正红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成语意思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订鬼》:“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成语意思谓同等,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当日你这厮诽谤朝廷,潜地奔逃,我这一班一辈的人,为你不知受过多少限责,你却躲在卖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成语意思骤:迅速。像云一样聚散,像雨一样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见听众云奔雨骤,皆至寺内。”
成语意思见“有本有原”。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成语意思亦作“有本有源”。谓有根源;源源本本。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成语意思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成语意思鹞:一种形体像鹰而比鹰小的凶猛的鸟,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形容奸诈凶狠的相貌。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生得鹰鼻子鹞眼,不是个善良家伙。”
成语意思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成语出处《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成语意思见“一长二短”。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成语意思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成语出处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成语意思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成语出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成语意思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成语意思变故,差错。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成语意思挹:舀,汲取;彼:那个;注:灌;兹:这个。把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引伸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