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人消瘦。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成语意思佛教语,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成语出处唐 孔思义《造像题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速得神生净土。”
成语意思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成语出处《旧唐书 礼仪志七》:“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成语意思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
成语意思谓时运吉利太平。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宴臣》:“台殿风微,山河气转,欣逢运开时泰。”
成语意思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成语意思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剑门铭序》:“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成语意思比喻军队溃败。
成语出处《宋书 武帝纪中》:“番禺之功,浮级万数,左里之捷,鱼溃鸟散。”
成语意思见“鱼溃鸟散”。
成语出处《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成语意思形容极度高兴。
成语出处许钦文《鉴湖风景如画》:“坐在船上摇动着,也可以说‘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却处处使人眼开眉展,爽神悦目。”
成语意思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成语出处北朝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成语意思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
成语出处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成语意思有虚言而无德行。
成语出处《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
成语意思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成语出处明 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成语意思同“云消雾散”。
成语出处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千古名臣,每遭谗谤,而转瞬云开雾释,日光月华。”
成语意思见“云消雾散”。
成语出处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成语意思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同“哑口无言”。
成语出处《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成语意思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成语意思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成语意思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成语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