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所看见的只是目前的利禄,个人的势位,而又愚妄无知,轻举盲动。”
成语意思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成语出处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成语意思虽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
成语意思极言其自傲而轻视他人。
成语出处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二回:“[朱温]到了难星已过,依然趾高气扬,有我无人。”
成语意思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成语出处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成语意思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成语出处《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成语意思散失;遗传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成语出处宋 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成语意思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
成语意思饫闻:饱闻;厌见:饱见。指见闻甚多。
成语出处唐·韩愈《燕喜亭记》:“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成语意思见“燕舞莺啼”。
成语出处宋·朱淑真《春日行》:“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
成语意思同“偃武修文”。
成语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
成语意思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那其间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
成语意思同“偃武修文”。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成语意思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成语意思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6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着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
成语意思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
成语意思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成语意思形容能文能武。
成语出处《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成语意思见“扬威曜武”。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成语意思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成语出处《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