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成语意思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成语意思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成语出处元 白仁甫《墙头马上》:“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
成语意思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成语意思封:帝王把官爵或称号赐给臣下;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封建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和特权。现在也指因一人的权势地位而使老婆孩子都得好处的现象。
成语出处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便是他封妻荫子,也讲不得《毛诗》,念不得《孟子》。”
成语意思犹言有根有据。
成语出处浩然《石山柏》:“为了证明他说的这些话有根有底,他又跟我翻起石山柏的历史。”
成语意思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成语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成语意思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成语意思旧时指官职提升。
成语出处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成语意思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成语意思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成语意思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成语意思把稀有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囤:积存;居:储藏;奇:紧俏或稀有的货物。
成语出处《谈》:“头脑灵敏点的或者更贪心的老爷们还要干点囤积居奇的生意。”
成语意思文章的四种形式。指作文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成语意思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成语出处元 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成语意思每分钟,每一时刻
成语出处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
成语意思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指欢乐的生活。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成语出处清·黄遵宪《邻妇叹》诗:“遥闻长官高堂上,红灯绿酒欢未足。”
成语意思对人有深厚感情和情义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后来细细访问,方知果然不是拐子,倒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
成语意思随意漫游;玩赏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诱玩弄妇女;特指宿娼狎妓。寻:探访。
成语出处唐 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炯,问柳寻花到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