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成语出处汉 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成语意思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志·沈见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肿痛特甚,寝食俱废。”
成语意思见“劝善惩恶”。
成语出处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成语意思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淫腐化。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陆康传》:“末世衰主,穷奢极侈,造作无端。”
成语意思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成语意思见“迁善黜恶”。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序》:“《易》、《诗》、《书》、《礼》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征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成语意思比喻东拉西扯地攀附。
成语出处唐弢《尺素书》:“出版过有关鲁迅的书籍,而后牵丝攀藤,将自己打扮成独一无二的‘鲁迅专家’。”
成语意思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成语出处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成语意思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成语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成语意思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成语出处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成语意思器:用具。躲在器物旁边的老鼠难以捕捉。比喻坏人有了庇护就难以惩治
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君言且英雠,他辙鱼方困,器鼠难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成语意思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成语意思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成语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成语意思见“轻手软脚”。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他想轻手蹑脚的过去,别叫虎姑娘看见。”
成语意思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成语出处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成语意思默:静默。专心致志,默默思考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
成语意思潜神:潜下心来,用神专注。形容用心专注,默默记诵。
成语出处汉·班固《答宾戏》:“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毫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
成语意思一再欺骗隐瞒。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成语意思谓饱食而角力求胜。《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议·列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