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成语意思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
成语意思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成语意思打击豪绅、地主,贪官污吏,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打日本,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他们又打富济贫,这全对他的劲。”
成语意思忌妒别人富裕,羞愧自己贫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有家内没有人,又有疾病淹留,要来竟不能来,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
成语意思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成语意思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成语意思见“戴发含齿”。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成语意思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成语出处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成语意思深室之内点燃饰以龙凤图案的蜡烛;多指新婚之夜欢乐情景。
成语出处北周 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成语意思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成语意思见“豆剖瓜分”。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成语意思啖:吃。指谋生的途径、方法
成语出处鲁迅《隐士》:“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
成语意思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成语出处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闾,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成语意思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谈起来,一会儿大发议论,一会儿又竭力恭维。”
成语意思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成语意思凫:野鸭;续:接续;鹤:仙鹤。截断野鸭的短腿接到仙鹤的长腿。比喻做事违反自然规律
成语出处梁启超《政闻时言·外债平议》:“今我国于此种机关,百不一具,而惟断凫续鹤,欲袭取其企业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国,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成语意思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成语意思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成语意思翻:翻转,倒下;倒:颠倒,翻转。形容四处翻捡找寻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厨房,搜寻食物,那知这庙中,竟无隔宿之粮,东翻西倒,只有一个腌菜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