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过了两月,又近吉日,却又欠迎亲之费,六老只得东挪西凑,寻了几件衣饰之类,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却也不够使用。”
成语意思同“东挪西凑”。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四回:“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挪西撮。你这项信赏钱,依着我,权且存置库内。”
成语意思砥:磨刀石;绳:墨线。像磨刀石一样平,像墨线一样绷直。形容十分平直
成语出处汉·蔡邕《隶势》:“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
成语意思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成语意思比喻追根究底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几言谏父》:“你直待要打破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成语意思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成语出处唐·李白《扶风豪士歌》:“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成语意思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成语意思指打掉思想上的迷惘。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既然打破迷关,若不及早回头,定然皇天不佑。”
成语意思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祭太史公》:“箪瓢陋室,若饫万钟。”
成语意思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自祭文》:“箪瓢屡罄,希谷瓢饮。”
成语意思同“颠沛流离”。
成语出处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饶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颠仆流离道上。”
成语意思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成语意思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成语意思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成语意思豆出荚;瓜切开。比喻被分割;被侵占。
成语出处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成语意思打:敲击。比喻失业,无以为生
成语出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不仅因入党问题而打破饭碗,断绝生路,往往因‘异党分子’问题而被绑入狱,断送生命。”
成语意思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打破:突破;陈规:陈旧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成语出处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
成语意思衾:被子。共倚长枕,同拥大被。形容夫妻恩爱。后比喻兄弟友爱
成语出处《新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
成语意思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成语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