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泛:漂浮水上。形容以船为家,浪迹江湖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龚惟长先生》:“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成语意思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司空图传》:“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明;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成语意思繁剧:极其繁杂;纷扰:纷乱。极其繁杂纷乱
成语出处宋·苏洵《养才》:“坐之于繁剧纷扰之中而不乱。”
成语意思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张邵阳诔》:“抚今悼昔,怆然悲鸣。”
成语意思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成语意思亦作“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成语出处宋·何薳《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所谓富家大室者,所积之厚,其势可以比封君,而钱足以使鬼神。”
成语意思封疆:疆界;大吏:大官。指疆域之内的首要官员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如今半年之间,已做到封疆大吏,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图报称。”
成语意思形容势猛。同“风激电飞”。
成语出处《南史 梁纪上 武帝》:“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
成语意思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成语出处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成语意思形容势猛。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成语意思笈:书箱;簦:古代有柄的笠类的伞。背着书箱,扛着伞奔走求学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有朋自远,无用栖凭,皆负笈担簦,栉风沐露。”
成语意思谓遇上好时运。
成语出处《后汉书·班固传下》:“逢吉丁辰,景命也。”李贤注:“丁,当也。辰,时也……逢休吉之代,当封禅之时,此为天子之大命也。”
成语意思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二回:“依我所见,不若反经从权,顺从改适,以财礼为公姑养老之资。”
成语意思卷:收。大风把残存的雪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都一阵风卷残雪,吃了个精光,就忘了教平安儿吃。”
成语意思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成语意思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成语出处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袍,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成语意思发迹: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泰:通畅,得意。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命运变坏为好
成语出处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
成语意思缚:捆绑;弄丸:耍弄弹丸。比喻轻而易举
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即至淫篡之吕武,至为无道,而其才术控制天下,有若缚鸡弄丸。”
成语意思谓卖友求荣。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瓜步山楬文》:“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
成语意思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
成语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