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丰:多;烈:功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绩和成就
成语出处清·汪琬《代寿洪太傅七十序》:“其品望在乡国,其威名在遐荒,其丰烈伟绩在太史。”
成语意思见“放浪不羁”。
成语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建》:“建性耽酒,放浪无拘。”
成语意思奉:敬受;唯:助词,只有;谨:谨慎。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有此种种考察,是以小仙奉令唯谨,不敢参差。”
成语意思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等。形容非常富有。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淮书》:“故吴诸侯也,以郡山铸钱,富埒天子。”
成语意思形容极其丰富,超越千秋万代。
成语出处清·魏源《〈国朝古文类钞〉序》:“矧我圣清皞皞二百载,由治平升平而进于太平,元气长于汉,经术盛于唐,兵力物力幅员雄于宋,列圣御制诗文集、康煕《图书》、乾隆《四库》官书尤富轹万古。”
成语意思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成语意思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霈如霖雨,润泽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来而未艾也。”
成语意思喻来去无定。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八八回:“姨太太这几天浮来暂去,不能过来回老太太,今日饭后家去了。”
成语意思埒:相等。资财与帝王相等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故吴,诸侯也,以即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成语意思焚:烧。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壬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成语意思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成语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
成语意思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成语出处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成语意思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成语出处《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成语意思指轻微的过失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个,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成语意思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成语出处据《书 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成语意思抚:用手托着;易:更换。传说商纣王手托屋梁,抽换房柱。形容力大无比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成语意思散:分散。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飘零离散
成语出处晋·左思《蜀都赋》:“饮御酣,宾旅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之间。”
成语意思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成语意思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成语出处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成语意思韵:风致;情趣。原指风雅而有情趣的事;即旧时文人骚客诗歌唱和、琴棋书画一类活动。现多指男女相爱婚配之类的趣事;也指男女私情。
成语出处清 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扁平之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