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成语意思犹言飞觥献斝。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成语意思陕: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重:重任。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召公主之。”
成语意思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璇传论》:“风景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成语意思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成语出处《晋书·韩伯传》:“于时疆场多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旆之运,人臣微覆餗之忧。”
成语意思迅速地书写文件。
成语出处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成语意思膻:羊肉的气味。依附、追逐有膻腥气味的东西。比喻巴结权贵,追逐个人利益。亦作“附膻逐秽”。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8回:“我们清白门第,断不至于设招权倚势之心,那无知小人,便看得咱家是附膻逐腥之地。”
成语意思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成语出处《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成语意思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成语意思比喻坚贞不渝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成语意思见“反躬自问”。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成语意思斯:语助词。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成语意思同“飞沙走石”。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陆胤传》:“风则折木,飞砂转石。”
成语意思飞:使飞扬;转:滚动。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陆胤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成语意思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成语出处唐 韩鄂《岁华纪丽 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
成语意思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成语出处《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成语意思烦:烦恼,烦闷。形容心情十分烦恼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烦天恼地。”
成语意思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史记 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 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成语意思一堆破烂金属。借指无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残缺不全的凿岩机,卷扬机,糟电线,破桌子,铁锈斑斑的破罐笼,还有一堆堆废铜烂铁,没有一件完整的东西。”
成语意思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