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成语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成语意思见“风月无边”。
成语出处宋·邵雍《世上吟》:“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
成语意思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成语意思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成语意思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成语意思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成语意思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成语意思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
成语意思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成语出处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摘伏,敏捷如神。”
成语意思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一旦以辎重被讦于监司,夫以巡方而黩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于天下矣。”
成语意思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盂。”
成语意思捕风捉影的话语。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成语意思负:依仗;隅:同“嵎”,角落或山势弯曲险要之处。凭恃地势的险阻,进行抵抗或固守
成语出处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成语意思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成语出处清 昭梿《啸亭杂录 缅甸归诚本末》:“帆樯衔接,倏然蜂拥蚁屯者数千人。”
成语意思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成语意思集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成语出处金 元好问《论诗》:“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成语意思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成语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平生诗文甚多,不能俯仰于人,故能不显云。”
成语意思浮云:漂浮在空中的云;翳:遮蔽。浮云遮住太阳。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的光明,但时间不会太长
成语出处汉·孔融诗:“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