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同“改弦更张”。
成语出处《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
成语意思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成语意思死了父亲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妇女。泛指失去亲人,无依无靠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龟传》:“战夫身膏沙漠,居人首系马鞍。或举国掩尸,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城空,野无青草。”
成语意思背弃恩义。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成语意思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成语意思孤:负。指背弃恩义,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成语意思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成语意思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成语意思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成语意思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成语意思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成语意思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身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成语出处《孝经·诸侯章》:“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成语意思见“顾左右而言他”。
成语出处《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成语意思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成语出处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成语意思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成语意思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成语意思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成语意思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成语意思见“公尔忘私”。
成语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