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欲登第须理旧业读书,欲读书须膏火之费,吾视君皆未易办也。”
成语意思乎:等同于介词“于”;异端: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成语意思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人家哪里有工夫梦见我们这种孤魂野鬼。”
成语意思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成语出处《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成语意思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成语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环珮湿,似月下归来飞琼。那更,香鬓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
成语意思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
成语意思怪诞:奇异古怪。形容十分古怪离奇。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书与包洋道》:“一旦骇于荒唐缪悠之说,惊于诡谲怪诞之辞,则其颠顿狼狈之状,可胜方哉?”
成语意思爵:爵位;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爵位高,俸禄多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将以为害邪?则高爵丰禄以持养之,生民之属,孰不愿也。”
成语意思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危亡之祸,不隧如发。”
成语意思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成语意思见“观机而动”。
成语出处《隋书·贺娄子幹传》:“今臣在此,观机而作,不得准诏行事。”
成语意思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成语意思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
成语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成语意思同“革故鼎新”。
成语出处明·李贽《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诵经者,所以明心见性,礼忏者,所以革旧鼎新。”
成语意思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成语意思见“冠履倒易”。
成语出处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成语意思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成语意思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成语意思沽:通“酤”;沽酒:卖酒;垆:古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墩子;当垆:卖酒的坐在垆边。形容名士不遇,埋没民间。也指饮酒作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成语意思故:事故,变故。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