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景:景况;光景;长:长久。好的境遇不长。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六章:“可惜好景不长。”
成语意思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成语意思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成语意思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成语意思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夫死生转毂,因果循环,如恒河之沙,积数不可以测算。”
成语意思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傅叚传》:“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成语意思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成语出处晋 无名氏《休洗红》诗:“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返复君所知。”
成语意思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成语出处汉 杨雄《法言 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成语意思旷:空阔。离城镇村庄很远的荒凉地带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走荒郊旷野,把不住心娇怯,喘吁吁难将两气接。”
成语意思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成语意思见“含英咀华”。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成语意思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成语出处《宋书 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成语意思比喻权势消失。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成语意思犹火烧火燎。
成语出处《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成语意思擐:穿上。甲:铠甲。戈:武器。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装,英勇顽强。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成语意思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成语意思厚:浓厚。指丰盛的饮食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扬权》:“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成语意思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成语意思引诱人做奸恶淫荡等坏事。
成语出处姚锡钧《自序》:“若夫诲奸导淫,使今之社会风尚为江河之日下,则我知免尔。”
成语意思浆: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成语出处宋·苏轼《新渠诗》序:“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