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成语意思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成语意思昧:昏昧。祸患来了,神志昏乱不清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成语意思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成语意思多方阻挡。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不想舅太太只管这等横拦竖挡的说着,他一积伶,到底反底下那几个字商量出来了。”
成语意思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成语出处《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成语意思企:企望;伫:伫立。像仙鹤直立、伸长脖颈盼望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实怀鹤立企伫之心。”
成语意思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成语意思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成语意思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成语出处明 朱有燉《神仙会》第一折:“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诸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成语意思同“汗流浃背”。
成语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成语意思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成语意思韩陵: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成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信曰:‘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 0
成语意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成语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成语意思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 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成语意思比喻白费精力。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王敬初常侍》:“王公曰:师子咬人,韩卢逐块。”
成语意思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成语出处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不料东人妹淑兰留心于那生身上,终日魂劳梦断。”
成语意思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成语意思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成语出处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成语意思鸿:鸿雁;离:通“罹”,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无端受害
成语出处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