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成语意思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舍人、观察亦保终吉,但资政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
成语意思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
成语意思花烛:彩色蜡烛;洞房:深邃的房,指新婚夫妇的卧室。深室里点燃有龙凤图案装饰的蜡烛。形容结婚的欢乐景象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到晚来月射的破窑明,风刮的蒲帘响,便是俺花烛洞房。”
成语意思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因此待亲家母面上冷落,话中带刺。”
成语意思亦作“胡支扯叶”。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瓶儿道:‘你这老货偏有这些胡枝扯叶的。你明日不来,我和你答话。’”
成语意思孱:低劣。指不成材的子孙,放荡无行的后代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本论》:“虽有荒子孱孙,犹七八百岁而后已。”
成语意思见“黄锺毁弃”。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
成语意思同“鸿爪雪泥”。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苕生乃寄余诗云:‘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成语意思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成语出处《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成语意思见“怀珠韫玉”。
成语出处《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成语意思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成语出处《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成语意思识:认识。指人不识字
成语出处《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汝纥字不识耶!”
成语意思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成语意思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
成语出处语出《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
成语意思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成语意思横:蛮横;征:征发;征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征暴敛,剥削脂膏。”
成语意思后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
成语意思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成语意思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