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湔:洗;伐:敲打。形容以聪慧代替原来的愚钝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相烦,不知可否?”
成语意思见了财物;顿生歹意。
成语出处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成语意思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成语意思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虽复舳舻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成语意思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
成语出处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萧相立功于万代,留侯决策千里。”
成语意思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成语出处《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成语意思荆:灌木名;钗:妇女的发饰。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成语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剖面》:“荆钗裙布,还有甚娇娆?”
成语意思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成语意思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成语出处《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梁书 江淹传》引作“积谗糜骨”。
成语意思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谗磨骨”。
成语出处《梁书 江淹传》:“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糜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成语意思积:聚;吝:舍不得。虽然广有钱财,却舍不得赏赐部下。形容十分吝啬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成语意思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成语出处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成语意思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便是褚大娘子,也和她两年有余不曾长篇大论的谈过个家长理短。”
成语意思见“较短絜长”。
成语出处清·王韬《变法自强下》:“师其所长而掩其所短,亦欲求立乎泰西诸大国之间,而与之较长絜短而无所馁也。”
成语意思犹“家长里短”。
成语出处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成语意思同“家长里短”。
成语出处《西游记》第四二回:“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少米无柴的话说,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
成语意思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碾玉观音》:“离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迤里来到衢州。”
成语意思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成语意思鸠:布谷鸟;拙:笨。形容人不善经营,拙于生计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双调·秋思》:“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成语意思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