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成语意思借贷:借钱。没有地方借钱。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6回:“迨至资本亏折,借贷无门,流为乞丐,悔之晚矣!”
成语意思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成语意思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
成语出处《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成语意思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成语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成语意思见“见贤思齐”。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成语意思见“金貂换酒”。
成语出处宋·韦骧《减字木兰花·劝饮酒》词:“金貂贳酒。乐事可为须趁手。”
成语意思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成语意思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
成语出处《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
成语意思指好儿子,好媳妇。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高宗永徽六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成语意思嫉:憎恨;好:喜欢。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成语意思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成语出处《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成语意思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成语意思见“蹇蹇匪躬”。
成语出处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张九龄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诚,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
成语意思剪、除:扫除。扫除恶人与奸人。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成语意思指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成语出处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逾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
成语意思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成语意思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成语出处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牛肉鳝鱼》:“按《唐律》屠牛者,在极恶不赦内。”
成语意思指天真幼稚的儿童。骄,通“娇”。
成语出处明·文征明《耕渔轩倡酬名迹序》:“间有所存,其不为骄儿騃女为覆瓿之资者几何矣。”
成语意思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成语出处《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