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成语出处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成语意思救:挽救;遑:闲暇。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卷:“上方综核名实,分别功罪,群臣救过不遑。”
成语意思犹救过不赡。
成语出处《秦并六国平话》下卷:“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成语意思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成语意思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成语出处《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成语意思看见奇怪的事也不以为怪;能泰然处之。指遇事沉稳不慌。
成语出处宋 洪迈《夷坚三志 己 姜七家猪》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成语意思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成语意思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成语出处章炳麟《五无论》:“至于神话,希腊、印度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群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成语意思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成语意思担当重要工作或任务
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栾超家和陈小柱,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肩负重任,离开威虎山,直奔神河庙。”
成语意思刮磨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文,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为戛釜撞瓮耳。”
成语意思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成语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成语意思葭莩:苇杆里的薄膜。指亲戚间的感情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成语意思同“见风使舵”。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办事,还是见风转篷的自私。我有钱不给这等人!”
成语意思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成语意思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成语意思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成语意思见“见怪不怪”。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成语意思及:到。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成语意思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