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成语出处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成语意思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成语意思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成语意思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成语出处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成语意思谓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成语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成语意思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成语意思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成语意思见“鸡犬不宁”。
成语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成语意思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意思同“诘曲聱牙”。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且又日鼓舞之以报章,间协助之以书籍,中之文词,虽诘诎聱牙,难于尽晓,顾究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
成语意思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成语出处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成语意思佶屈:曲折、不通顺;聱牙:拗口、不上口。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意思佶屈:曲折、不通顺;聱口:不顺口。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成语出处郭沫若《王阳明礼赞》:“佶屈聱口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成语意思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成语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天下四万万人之材性,长素岂尝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检查差第之乎?”
成语意思指心平气和,有涵养。
成语出处《负曝闲谈》第十三回:“就以陈铁血这样的矜平躁释,也要被他们鼓动起来,其余初出茅庐的少年子弟,是更不用说了。”
成语意思谓精心构思,刻意雕琢文辞。
成语出处清·刘大櫆《与王君书》:“独念近世以来,其以文章鸣世者,追逐时趋,日就衰坏,独足下镌脾琢肾,辞出于己,淘汰净尽。”
成语意思华美的篇章。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选剧》:“遂使锦篇绣帙,沉埋瓿瓮之间。”
成语意思比喻旧形式,新内容的意思
成语出处茅盾《桂枝香·为商务印书馆八十周年纪念作》:“工商改造,旧瓶新酒,愿长芳冽。”
成语意思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成语出处张笑天《死岛情仇》:“李英民咕嘟一声灌了一口汤,想找个台阶借坡下驴:‘好男不跟女斗。’”
成语意思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成语出处《魏书 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