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成语意思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弁》:“掓掓周道,鞫为茂草。”
成语意思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
成语意思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此书讲道学,筹经济谈天测地,较武论文,无不原原本本,穷极要妙,此其本领之大也。”
成语意思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后因以“吉网罗钳”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成语出处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
成语意思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成语出处《列子 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成语意思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冯巳苍诗序》:“宾筵客座,辩论锋起,援古证今,矫尾厉角,自以为冯氏一家之学,论者无以难也。”
成语意思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成语意思浸:渐渐;微:衰败;消:消失。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成语出处宋·苏洵《审势》:“浸微浸消,释然而溃。”
成语意思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成语出处明·孟称舜《娇红记·会娇》:“蓦遇著这金屋娇娘,猛回头何方故乡?”
成语意思浸:渐渐;微:衰败;灭:消灭。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成语意思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往过其正矣。”
成语意思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成语出处唐 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成语意思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成语出处汉 袁康《越绝书 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成语意思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成语出处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成语意思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成语出处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成语意思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成语意思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成语意思犹言酒囊饭袋。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弹祢》:“荀彧犹强可与语,过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无人气,皆酒瓮饭囊耳。”
成语意思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序》:“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通之而不能知术之所以泄哉!余闻乎蛙醯鸡哉之不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