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列:排列,罗列;鼎:古代炊具;裀:垫子,褥子。列鼎而食,重裀而卧。吃得好,睡得舒适。形容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
成语意思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成语出处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成语意思调:调子;曲调。陈旧的曲调重新弹奏。比喻已经说过的话再说过;也指说话或文章没有新意。
成语出处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
成语意思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及秦之时,厚献以竭人财,远役以殚人力;力殚财竭,尽为完贼,群盗满山,赭衣塞路;故每岁断罪,数至十万。”
成语意思比喻战备物资充足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俺这蒲州,地方宽阔,粮多草广,军民好汉,我何不起兵播乱。”
成语意思佛家劝善之语;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立即可以成佛。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成语意思沥胆披肝。
成语出处《梁书·王僧辩传》:“世受先朝之德,身当将帅之任,而不能沥胆抽肠,共诛奸逆,雪天地之痛,报君父之仇。”
成语意思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言行无标准
成语出处明 宋濂《序》:“第近年以来,传者失真,澜倒波随,所趣日下。”
成语意思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成语意思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成语意思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成语出处姚雪垠《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成语意思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成语出处《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成语意思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成语意思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成语意思珍:珍贵的东西。价值很高的珍品
成语出处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岂连城之珍俟楚文而乃进?”
成语意思托:委托。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成语意思量:估量;制:规定。估量支出情况再定其收入之道
成语出处《新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
成语意思灵光:汉代殿名。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柳亚子《六月一日初谒白石老人……》:“缶庐不作茫夫逝,鲁殿灵光白石翁。”
成语意思老练稳重。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