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形体。比喻不受外物干扰,意志坚定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己,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
成语意思比喻无中生有。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9回:“稚燕因把路上盗图的事说了一遍,却描写画角,都推在雯青身上。”
成语意思扪:摸;罅:裂缝。寻找缝隙。指寻找可乘之机
成语出处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
成语意思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成语出处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成语意思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成语意思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西游补》第一回:“卷做一团,塞在猪八戒耳朵里,口里乱嚷道:‘悟能,休得梦想颠倒。’”
成语意思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成语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遣仆》:“形只影单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成语意思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成语出处元 张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成语意思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成语出处《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成语意思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成语意思做梦也想不到
成语出处叶圣陶《义儿》:“现在母亲忽然端整了被褥一切,叫他住在校里,实在是梦想不到的。”
成语意思朽:烂;雕:雕刻。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不可造就
成语出处《九州春秋》:“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将军虽欲委忠难佐之朝,雕画朽败之木,犹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成语意思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这句话把大家可惹翻了,一齐向王二虎开了炮,有的说他‘目无组织’。”
成语意思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成语出处清·赵翼《行围即景·相扑》:“伺隙忽为叠陈冲,捣虚又遏夹寨固。明修暗度诡道攻,声东击西多方误。”
成语意思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成语出处巴金《家》:“她不满意觉慧的目无尊长的态度,更不满意觉民的反抗家长、实行逃婚的手段。”
成语意思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成语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霍筠》:“宜春、蕊儿,渺无踪影。”
成语意思见“门无杂宾”。
成语出处《宋书·袁粲传》:“居负南郭,时杖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
成语意思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0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
成语意思生涯:生活。指妓女以出卖笑脸为业
成语出处鲁迅《谩骂》:“倘使她实在是做卖笑生涯的,就并不是谩骂,倒是说了真实。”
成语意思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