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挽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吼攞袖揎拳。”
成语意思天机:重要的机密。走漏了不宜外泄的机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5回:“与小人酒食吃了,又将此物出来,叫小人付与州官收受,不许漏泄天机。”
成语意思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成语意思说闲话,闲聊解闷。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成语意思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成语出处《孙膑兵法·奇正》:“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成语意思形容死伤非常多。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成语意思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成语出处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成语意思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成语出处《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成语意思缧绁:拘押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指牢狱之苦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十章:“听说你要脱离缧绁之苦了,可喜可贺!”
成语意思《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成语出处《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成语意思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成语意思见“怜新弃旧”。
成语出处明·高启《新弦曲》:“怜新厌旧妾恨深,为君试奏《白头吟》。”
成语意思谓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韦昭注:“言己年长于越王,觉
成语出处《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成语意思喜新厌旧。谓感情不专一。
成语出处唐·陆贽《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时俗常情,乐新厌旧,有始卒者,其唯圣人。”
成语意思裸:裸露;揎衣:卷袖。卷起或捋起衣袖,裸露手臂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哨遍》:“当日先生沈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
成语意思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成语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成语意思带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为痛苦哀伤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成语意思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
成语意思比喻构思新颖精美。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西江月·和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成语意思愣:呆,失神。由于吃惊而眼发直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