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成语意思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缘合》:“罗敷知他有夫,不着紧目成心许,虽多梦见,此生应见稀。”
成语意思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成语出处汉 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成语意思谓名声永远流传。
成语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成语意思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成语出处《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成语意思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成语出处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成语意思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成语出处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俺走天涯磨穿铁鞋,哭穷途西风洒泪,讨的个一事无成两鬓衰。”
成语意思见“马齿徒增”。
成语出处《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成语意思民风质朴敦厚。
成语出处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必张氏之化也欤!”
成语意思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成语出处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见“命辞遣意”。
成语出处王闿运《郭新楷传》:“军檄笺启,日有百数,新楷命词遣意,轻重悉宜。”
成语意思见“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出处《清史稿·礼志二》:“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成语意思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成语意思漫:随意;不稽:没有根据。随便乱说,荒诞不实,没有根据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史记世次》:“其为漫诞不稽,无足疑者。”
成语意思睹:看。眼睛很大却看不见东西。形容徒具形式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成语意思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成语意思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止忧》:“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尘入土。”
成语意思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