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攀:攀附;谒:进见。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遇母》:“嫁寒儒客店里孤栖,又著他攀高谒贵。”
成语意思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成语出处宋·陆游《福州清仁王坚老疏》:“勇退激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成语意思抛:抛弃;戈;长矛;甲:盔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在战场上打了败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一折:“则要你输,不要你赢,可抛戈卸甲,佯输诈败。”
成语意思国家毁灭,宗族消亡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用商鞅桑宏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
成语意思觚:棱角。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缚虎手》:“又用事皆破觚为圆,挫刚成柔,如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
成语意思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成语出处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成语意思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成语意思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成语意思见“排难解纷”。
成语出处唐·崔知贤《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明·孙慎行序:“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洽随时之义。”
成语意思盘互:交结。比喻彼此相互交结在一起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百官盘互,亲疏相错。”
成语意思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成语意思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成语出处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成语意思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住的是草舍茅庵,蓬户柴门。”
成语意思披:盖在肩背上。披着红绸,帽子上插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傧相披红插花,忙到轿前作揖,念了词赋,请出轿来。”
成语意思同“牝鸡司晨”。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成语意思谓攻破摧毁强敌。
成语出处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成语意思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破镜重归,盟心不改,义实可嘉。”
成语意思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成语意思用今人与历史上的古人相比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你攀今比昔!那樊将军他殢酒把鸿门碎,关大王面赤非干醉。”
成语意思见“片甲不回”。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二十七回:“咱留一支军马守关,以待刘总督后队官军,杀教他片甲不还,方称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