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披:分开;捡:挑选。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成语出处清·汪师韩《诗学纂闻》:“‘池塘’‘园柳’之篇,‘白云’‘绿涤’之作,‘乱流’‘孤屿’之句,‘云合’‘露泫’之词,披沙捡金,寥寥可数。”
成语意思见“排沙简金”。
成语出处清·项穆《书法雅言·资学·附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犹排沙见金耳。”
成语意思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成语意思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成语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成语意思形容表面轻松自如而内心急切盼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用金花彩币为纳聘之仪,选了吉期,皮松骨痒,整备做转运使的女婿。”
成语意思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成语意思形容人极其喜悦,兴奋时的动作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贾子猷更拍手拍脚的说道:‘……几时才能够到上海去逛一趟,见见什面,才不负此一生呢?’”
成语意思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成语出处清·王韬《土胜俄不足恃》:“土人自此以为俄不足为战,诸国皆凭轼旁观。”
成语意思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入,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
成语意思蓬:蓬草。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成语意思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成语意思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成语意思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不敢作声。”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成语意思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成语意思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成语意思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煎茶》:“天呵,果然是萍水相遭。”
成语意思见“爬梳剔抉”。
成语出处清·卢文弨《〈履斋示儿编〉跋》:“怡谷,学人也。宜其视此无难焉。爬梳洗剔,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
成语意思谓偏向、袒护某方。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0回:“这叫什么话?我们偏三向四啦?”
成语意思衒:炫耀,卖弄。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
成语出处《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本妇也在门首抛声衒俏。”
成语意思片善:微小的优点。指小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陈书·陆瑜传》:“吾识览虽局,未曾以言议假人,至于片善小才,特用嗟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