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成语意思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成语意思粉面:指女子的面庞;含:饱含,充满;春:生意,生机。比喻和颜悦色。形容女子面容和蔼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成语意思指祖国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成语意思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
成语意思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成语出处《诗经 豳风 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成语意思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成语出处宋 周邦彦《六丑 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成语意思见“分茅赐土”。
成语出处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
成语意思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成语出处《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意思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成语出处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成语意思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成语意思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成语出处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成语意思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诗》:巨屦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辉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带贬,反面文章,含蓄无穷,颇有风人之旨。’”
成语意思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成语意思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成语出处明 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成语意思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斗争的矛头;向:指向。斗争的矛头所指向的目标。
成语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
成语意思指要冲。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方腊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成语意思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成语意思发蒙:启发蒙昧;滞:不流通。启发蒙昧,打通阻塞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成语意思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成语出处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