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成语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成语意思趾:脚;颅:头。方趾圆头;原指人的脚和头;代指人类。
成语出处《南史 陈纪上 高祖》:“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成语意思容貌姿态艳丽到极点了。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众人抬头一看,果然丰姿冶丽,绝世无双。”
成语意思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成语出处《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成语意思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一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一炬。”
成语意思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成语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成语意思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成语意思性灵:聪明。形容福运到来,人变得聪明了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亦是他福至性灵,忽又想到一个绝妙计策,仍旧上来见老师。”
成语意思谓雕琢推敲文章。
成语出处宋·陆游《谢参政启》:“至拙无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
成语意思福气一来;心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归灵,祸来神昧。”
成语意思繁多且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的琐细部分。
成语出处朱自清《罗马》:“这种单纯的对照教人觉得这座建筑是整整的一块。好像直上云霄的松柏,老干亭亭,没有一些繁枝细节。”
成语意思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意思宿:夜。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成语意思见“方兴未艾”。
成语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咳,权相所为,一无忌惮至此。主少国疑之祸,方滋未艾矣!”
成语意思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成语意思见“负重含污”。
成语出处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成语意思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成语意思操纵指挥。同“发纵指使”。
成语出处邹韬奋《萍踪忆语》四:“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
成语意思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成语意思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