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成语意思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成语意思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鹤背扬州”比喻利欲之心。
成语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成语意思闭:躲避;羞:害臊。闭月形容貂禅,羞花形容杨玉环。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貌美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只闻檀板当歌讴,不见如花闭月羞。”
成语意思犹言话不投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望江亭》第三折:“我和他话不相投,我可便见他呵。”
成语意思呵笔:吹热气解冻笔;寻诗:寻觅诗句。形容冬日苦吟
成语出处唐·罗隐《雪》诗:“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成语意思绮:美丽;籁:自然界的声响;韵:和谐悦耳的声音。老虎身上的花纹和美丽的彩霞;山林中的呼啸和泉水叮咚的声音。泛指大自然的风景和声音
成语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
成语意思谓传言不假,与实际相符。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人说此人矜骄傲慢,果然话不虚传。”
成语意思妄:胡乱。祸患不会无缘无故而来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虽然,祸不妄至,福无徒来。”
成语意思谓慎于用兵和用刑。
成语出处宋·张耒《大礼庆成赋》:“讳兵畏刑,后货食兮。政有损易,兹不易兮。”
成语意思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成语出处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成语意思皓:白的样子。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
成语出处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瞿蜕园注:“皓齿娥眉,美女的代称。”
成语意思见“宏才大略”。
成语出处《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工点事情,实在可惜。”
成语意思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成语出处宋 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成语意思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成语出处《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成语意思毳:鸟兽的细毛。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
成语出处《新论·慎隙》:“鸿毳性轻,积之沉舟。”
成语意思形容极端悲苦、忧伤。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还魂记 诘病》:“我发短回肠寸断,眼昏眵泪双淹。”
成语意思谓融会贯通。
成语出处清·方苞《兄百川墓志铭》:“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
成语意思见“怀材抱器”。
成语出处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