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成语出处《后汉书 周燮传》:[冯良]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冠裂裳,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成语意思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成语意思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成语意思汉皋: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珮:同“佩”,饰物。指郑交甫在汉皋台遇到两个女子,女子解宝珠给他。指男女相互爱慕而赠答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汉皋珮,泪堕岘亭碑。”
成语意思见“恢恑憰怪”。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成语意思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成语出处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
成语意思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成语出处《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成语意思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成语意思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成语出处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成语意思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
成语意思怀:想念;伤:忧思。怀念过去的时光,哀叹现在
成语出处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成语意思比喻凭空瞎说很容易,想要有真才实学确很难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画鬼容易画人难。”
成语意思泛指农作辛苦。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 屈节解》:“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衰哉!”
成语意思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列女传 梁节姑姊》:“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
成语意思指进德修业不懈,日日更新
成语出处《隶释 汉度尚碑》:“令闻弥崇,晖光日新。”
成语意思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成语出处《周易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成语意思同“含垢忍耻”。
成语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成语意思含:包容;垢:通“诟”;耻辱。指容忍耻辱。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成语意思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成语出处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成语意思忍受耻辱。
成语出处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